“泡沫”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了。最为人熟知的经典案例是17世纪30年代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自那以后,各种类型的“泡沫”层出不穷,一再上演。仅在过去十年时间里,我们就曾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形成与破裂,而没过多久金融危机就席卷而来了。
现时,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正在认真审视危机过后的断壁残垣,希望找出原因来解释为何风险管理体制和监管制度没能发挥作用,阻止全球经济彻底陷入瘫痪;企业管理者正通过评估来判断自己应该怎样经营企业;而几乎所有人,都还没有从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缓过神来。
然而,罗闻全并不像多数的资深观察员那样对这场危机感到那么意外。罗是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商学院,Harris & Harris Group教席教授,斯隆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主任,同时还是马塞诸塞州剑桥市一家投资咨询公司AlphaSimplex Group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官。他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在研究金融投资策略,神经系统科学及进化心理学之间的联系。他关于人的行为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的角色的观点也引起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政策制定者除了要找出此次危机的成因外,还希望找到避免今后悲剧再次上演的有效方法。
“金融危机是现代资本主义带来的不幸后果,但也是必然结果。”罗说。经济损失是创新的副产品,他补充道,“但如果风险被错误地评估和归类,它造成的混乱和对经济的破坏程度就大幅加深了”。他认为“行为盲点”(即他所定义的,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人们对感知风险和回报作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在经济出现极端状况(泡沫出现、泡沫破裂)的时候是尤其危险的。
《斯隆管理评论》的Michael S. Hopkins和Bruce G. Posner在罗闻全麻省理工大学的办公室里与罗探讨了这场金融危机的后果以及给企业管理者带来的启示。
这次金融危机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对CEO和企业的其他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对企业治理现状的揭示。很多企业在评估和管理风险敞口的方面做得非常糟糕,一些享有盛誉的公司竟然在一个季度就报出数百亿的亏损额。一个季度亏损了400亿美元,还怎么能简单地把原因归咎于风险评估不到位呢?我觉得一句“运气欠佳”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这次危机是如何产生的?这些看着都很精明的人怎么会错得如此离谱呢?
正因为这么多头脑精明、经验丰富的企业领导者都误入歧途,才更说明这场危机不是因为个别CEO的贪婪造成的 --- 在我看来,目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管理所运用的“语言”在本质上存在缺陷。我们没有一套完整的“词汇”,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讨论典型企业目前正面临哪些风险。
这场经济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最深刻的教训之一是,我们不得不去改变探讨企业战略的“语言”,改变我们考虑股东财富与企业治理的方式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用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方式来识别风险是有局限性的。计算公司的实际利润和亏损时,使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就足够了,可企业风险值在哪里计算呢?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