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这三件彼此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所代表的力量几乎已不足为道。技术和互联网正在颠覆各行各业并改变着几十亿人的生活。全球经济重心从西方转向东方的大势不可抗拒,中国作为经济增长传奇成为世界焦点。婴儿潮世代步入老年,享受退休生活,而我们越来越多地讨论在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如何拖累经济发展,而非人口红利。
如今,我们站在了上述各个领域大变革的风口浪尖,这对全球领袖有很多特别的启示。未来几年,科技的范围、规模和经济影响的加速发展将引领人工智能、消费性科技产品、即时通讯和无边界信息进入新时代,同时以超乎想象的方式重构商业生态。与此同时,经济活动和活力向新兴市场以及新兴市场各大城市迁移,将催生出新的全球竞争对手。伴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腾飞,全球人口迅速老龄化(首先出现在西方国家,然后蔓延至新兴国家),继而对经济增长形成巨大压力。
上述任何一个变数都足以构成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最大推动力。而如今合力的碰撞必将引发更大变革,绝大多数以往曾帮助企业取得成功的管理思维在这种变革面前将失效,因为如今很多高管的经验来自大变革之前。未来世界的不连续性和波动性频将出现,长期走势也不再是平稳上升的曲线,我们长久以来秉持的思维会失效、看似奏效的商业模式也会被颠覆。本文综合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和麦肯锡战略咨询业务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力图勾勒一幅未来发展路线图,分析其与以往的发展路线有何不同之处,以及这些差异对于全球领袖在制定未来蓝图时意味着什么。
合力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仅对最重要的几种力量进行初步研究。但即便简单审视其中的一种(包括新兴市场腾飞、颠覆性技术及人口老龄化),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正在发生的变革的规模有多大。
新兴市场显活力
新兴国家正在同时经历英国在18世纪和当代发达国家在19世纪所经历过的工业和城市化革.命。2009年,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过去200多年来第一次超过了发达市场。2025年,在新兴市场成为世界主要增长引擎15年之际,中国将超越美国或者欧洲,成为更多大公司的根据地,届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将有超过45%的大型国际性企业来自新兴市场——而2000年才不到5%。
新一轮新兴市场企业席卷全球经济并非史上首次。20世纪70和80年代,日本企业的快速崛起让很多美国和欧洲老牌公司措手不及,日企的生产力和创新的新标准令他们望尘莫及。近年来,现代和三星等韩国企业的崛起,也使得从汽车到个人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全球排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竞争新对手来自全球多个国家,而且其数量也远远超过几十年前崛起的日韩企业数量。新一轮竞争对手来袭将使部分老牌跨国公司举步维艰。全球经济重心向新兴市场转移,而且这些市场将首次出现将近20亿新兴消费者和新兴实力型企业,后者将以在本土市场的牢固地位为后盾进行全球扩张。
这些市场的经济活动轨迹也在发生改变,特别是中国(见图1)。全球城市人口每年新增6500万,而且2010年至2025年间近一半的全球GDP增长将来自新兴市场的440座城市。在这些城市中,95%是很多高管从未听过或者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中小城市:当然并非孟买、迪拜或者上海等这类大都市,而是天津(中国)、阿雷格里港(巴西)、库马西(加纳)以及其他没有名气的城市。位于台湾北部的新竹已经是大中华区第四大先进电子和高科技枢纽。在巴西,位于圣保罗与乌拉圭边境之间的圣卡塔琳娜州已经成为电子和汽车制造的地区枢纽,拥有包括WEG Indústrias在内的多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