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慕士塔格峰,被称为“冰山之父”。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峰上住着一位冰山公主。但是这些美好的比喻和传说并不能给登山者带来丝毫的轻松。黄怒波2005年曾经攀登过一次,但在离顶峰1,000多米时折返。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训练之后,2007年,他又站在慕士塔格峰面前,一步,又一步,他终于站在了慕士塔格7,546米的峰顶,并创造了中国人用9天时间成功登顶慕士塔格峰的第一次。
黄怒波是北京中坤投资集团的董事长,一位热爱登山的企业家。在登慕士塔格之前,他曾登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他今年的目标是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明年的目标是珠峰。
像黄怒波这样喜欢登山的企业家,在企业界有一长串,王石,张朝阳,胡葆森,王秋杨,孙虹,饶剑峰,黄永志……
他们喜欢攀登高山,也在带着企业向高峰迈进。登山与管理,是这些企业家生活中的两条线,乍看好像毫不相干,其中的道理却在不断重合。
黄怒波在第一次登乞力马罗就顺利登顶,后来怀着轻敌之心去登慕士塔格峰时,慕士塔格结结实实地给了他一个教训,持续的暴风雪让他半途而返。黄怒波回来深受触动,“有时候成功很顺利未必是好事,极可能会成为继续前进的阻碍,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样”。
王石从珠峰上下来后,很骄傲于自己的毫发无损。跟他一起上去的队员有的冻伤手指,有的雪盲。他体会到,登山跟做企业一样,要注意“保存实力,控制节奏”。
史玉柱在第一次失败后去登珠峰,为了省800元的向导费,他与3个同伴冒险前往,结果迷了路,体力耗光,差点下不了山。事后史玉柱感觉到:“我已经死了,确实是捡了一条命回来。”命都是白捡的,人就特别放得开,做事情的顾忌一下子没了,“回来后所有的管理、营销,也就没有任何条条框框了”。
管理与登山还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过程都很枯燥,都需要团队的努力,都要面对不测风云,都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成功的顶峰。要知道,王石在登上珠峰后,都没来得及展开万科的旗帜拍照,就被催促下山了。
高山不言,却有很多管理的道理和教训藏在里面,我们把它们挖掘出来,每个管理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管理者都是登山者,都在向上攀登。
目标,在顶峰
“实现目标最明确、最有力,也是最准确的象征就是攀登高山。”说这句话的伯恩博(Edwin Bernbaum),曾和尤西姆(Michael Useem)一起负责沃顿商学院MBA和EMBA的登山拓展活动。
攀登高山的时候,即使眼前是深不可测的山谷,脚下有冰冷刺骨的冰雪,身边有浩瀚无垠的风光,登山的人心里永远向着顶峰。
领导企业也是这样,领导者要赋予企业明确的愿景和目标,让团队成员明白并接受,让大家不为诱惑和困难所干扰,朝同一个方向努力。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