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大伟是广东一家科技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该企业有1000余人,成立于1996年,有生产部、营销部、研发中心,目前业务稳定,公司各方面都逐步规范化,大伟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一年前通过猎头加入该公司。
大伟手头掌握的信息如下,老板对公司快速发展中人才的补充和提升非常重视,人嘛,是最宝贵的资源!生产部经理老王是和老板一同创业的元老,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观念保守,还停留在以前粗放型的思维中;营销部经理吉龙市场开拓能力很强,面对今年的销售指标,常感叹没有得力人手,但对招聘新手又心存顾虑,一是人员流失迅速,二是培养周期长;研发中心常主任是海归技术专家,沉迷于技术,对其他方面关注不多,但明确表示,技术型人才还是要自己培养,不过对培训生选拔要求及培养方式无明确建议。
大伟的公司自2012年启动了校园招聘,持续了三届,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对2016年的校园招聘,各部门也是态度不一。
生产部刘经理:每年都大张旗鼓的进行校园招聘,但没看到多大效果,来一批走一批,在车间的工作表现还没老员工突出。
营销部吉经理:营销培训生有激情,可塑性强,这是我认可的,但每次到部门,过了蜜月期后,他们产生较大的失落感,营销工作的实际和他们想象的还是很不一样的。导致很多同学离开,结果是费时费力,到头来还影响了正常工作。
研发中心常主任:校园招聘我是支持的,这几年招聘的研发技术培训生虽说中途有流失,但留下来的都不错,可塑性强,12年进来的已经可以初步主持项目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人员能够稳定些。
老板说:公司明年有扩张计划,各层次的人员补充各部门要尽快确定,人力资源部要全力支持满足各部门人员需求。
如果你是大伟,对该公司的2016年校园招聘,要如何下手呢?
【对策】
大伟认为,人力资部作为业务支持部门,对各部门需求的挖掘,取得各部门共识是部门所有工作开展的第一步,这次校招也不例外。
因而,明确需求,深度挖掘各部门的招聘需求,就是大伟启动校招的首要工作。
而要挖掘需求,首先是让各部门对校园招聘产生信心,包括人力资源部的专业能力及招聘来的学生们的能力。其次,是让各部门认识到校园招聘确实可以为部门的工作带来帮助和提升,有兴趣有动力做这件事。再者,各部门对自己部门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生,这些培训生如何发挥作用,及怎样发挥作用并不明确,换句话说,各部门负责人对校园招聘的需求并不明确,而实际上,这个需求是存在的,也是迫切的。
上下同欲者胜!大伟就是要进行这项“明欲”、“同欲”的工作。
一、报告老板
大伟从支持公司扩张战略的人力资源补充出发,梳理好校园招聘项目的思路和计划,择要向老板做了汇报。老板把桌子一拍,鼓励大伟将工作落到实处,把校招工作做出亮点,突出实效。
二、培训生成果汇报
同时,大伟安排人力资源部成员梳理在职的校招培训生状况,将入职后的工作状况做一次成果汇报。在职的培训生、储备干部听闻后热情高涨,热情昂扬的组织节目、整理汇报资料。
成果汇报时,大伟邀请老板致开幕词,各部门主管及以上人员均参加汇报会。培训生们精彩纷呈,正如一位主管说:刚才表演节目的小张原来是我们部门的培训生呵,没想到多彩多艺。小张一直在其他部门轮岗,借这次机会我们也对他的状况有了充分了解。
汇报最后一个议程,每位培训生寻找自己的职业导师,导师对培训生们在工作、个人发展等方面提供指导。生产部刘经理做了导师后,乐的合不拢嘴,说:“我只当过学生,现在也有机会做老师了,一定带好我的弟子。”
根据会场的反应和会后反馈,大伟可以确认,大家的积极性初步激发出来了。
三、 标杆企业参观
大伟动用自己的资源,确定了3家在储备人才培养方面做的优秀的同行企业,带领大家去参观标杆企业,学习交流。让大伟印象最深的是,生产部刘经理参观回来后,一路上都在讲:自动化产线引进很迫切,而所需要的配套人才要提前培养。看看人家,已经跑得很快了呀。
营销部吉经理也感言,学生流失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原因,部门的系统培养计划、对学生这个群体的针对性引导都很重要。
看来,榜样的力量,可以胜过很多话语。
四、各部门需求挖掘
大伟原认为挖掘部门求要提前做各个部门领导的不少思想工作,其实刘经理和吉经理已在提前梳理人才培养需求和计划,还时常询问自己一些问题。
至于研发中心常主任,自从汇演结束后,安排金助理同大伟了解校招需要的支持。经过2周的时间,大伟协同金助理完成了研发中心现有岗位工作分析、人才盘点,梳理了所需培训生的层次、级别、专业要求及培养计划。
8月底,大伟的2016年校招需求汇总已经摆在案头。校招实施工作也已经紧锣密鼓的展开了。
大伟相信,今年的校招,肯定是不同往届的,也将是最富有实效的。而下一步,鼓动各部门参与到校招中来,还是要想想办法。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