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抱怨:说好的升职加薪总是像引诱着驴子的胡萝卜,近在眼前却又差那么一点点。
“明明我服从安排,却换来不受重视”,“明明我任劳任怨,却变成职场透明人”,“明明我老资格,却成为后辈下属”......
这些抱怨的确让人疑惑——
我到底和被提拔的同事之间差了什么?
02
只有不断扩大response,才能有更多ability
不要说本部门的工作,就是本公司的公司,都没有闲事啊,多做一点工作都觉得委屈,世上哪有职责清晰得如刀削豆腐般的工作,在一个发展中的团队里,一定有原先岗位职责都不包含的新工作,无人认领,甚至没人考虑到,你不去做是不错,但是如果不能走出你的工作范围,你就在这个范围里展示了你的能力,怎么指望让别人放心让你承担更大的职责呢?
而且现代工作绝大部分是团队分工的结果,不了解他人的工作,根本就无法做好配合。如果听话照做,没话不做是“执行力强”,也难怪现在有拖延症的人都认为自己“追求完美”了。
这种事在职场里很常见,和性格及习惯有一定关系。如前天我们公司有几个新员工入职,新员工介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会介绍自己名字怎么来的,从以饭好吃著名的XX学校毕业,喜欢旅游,已经背包跑了XXX个地方,为了和更多大伽靠得更近,而加入公司,自己精力旺盛,中午大家有兴趣可以和她一起切磋“王者荣耀”。
有的小朋友会说,大家好,我叫 XXX,现在在XX部门,很高兴加入公司,请多多关照。 都完成了自我介绍的任务,但是你会对谁留下更深刻点的印象呢?
尽忠职守,听话照做只是份内应该,你的薪水包含了对你的完成工作报酬,奖金是为你的付出的评估奖励,加薪隐含着对你未来的表现的期待。
工作多向上级汇报请示确实不错,尤其是大公司,职责划分清楚,有利于工作的深入,可是如果只会事事“请示”,会让人留下不会主动承担责任的感觉。
在职责范围内小心行事,不越雷池半步,认为不多事,不惹事,乖宝宝型员工,就是“老实人”,在学校还行,在职场上,如果不能“主动思考,勇于跳出职责范围,追求更好的结果。”就只能算勉强合格的60分员工。
职责Responsibility ,只有response才能有ability,只有你不断扩大response,才能有更多的ability。同样,如果不能go out of your way,跨出你的职责范围,显示你的潜力,超出组织的预期,能做不仅仅是完成本职的事,那才会有超出本职的机会的回报。
04
成功属于愿意承担更多责任的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都很想上进,都知道应该拥抱变化,都知道要抓住机会的时代,可是如何去上进,如何去拥抱,如何去抓住却很茫然。
我们都太关注大的远方的模糊的威胁,而不注意身边平凡的工作,我们愿意为未来付出,却不愿意现在多承担。我们宁愿关心网上陌生人的成败得失,而漠视身边伙伴的喜怒哀乐。
如果对身边同事是谁都不认识,团队活动从没兴趣参与,又怎么能期待你能关心团队的发展,更不要说领导这个团队呢?
想想你的同事还有多少你是不了解甚至不认识的。要想干好你的工作,但要想你的工作干得更好,就要团队更好,如果连团队的人员都不认识,很难想像一个不关心他人的人能够影响他人。
多花一点时间关心你的同事、你的团队、你的组织吧,如果有可能和你的上司多一点时间进行深入的沟通,经常主动问一问我还能做什么?绝大多数上司会乐于帮助你成功。
谁说只要死屏住不跳槽就一定能升职加薪的?如果公司不错就能论资排辈,公司不好时谁能挺身而出?当雪崩的时候,每朵雪花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
职场里需要是把事情做成的人,不是只做事,不管成不成的人。真正让未来可控,就要多关心现在清晰的工作。
J如果通过跳槽涨薪水职级不是不可能,因为有现在平台的光环,但如果没有承担更大责任的心态,仍然没有更高身价的可能,而表面的升职加薪和你真正的价值可不一定对等,但你的市场估值长期却一定会接近你的真正价值。至于创业,你连打工都不想多承担责任,都不想吃亏,就能应付无限责任?
这是个不变就会死的时代,有时候的职场老司机,也会成职场老油条。明哲保身,不能算错。但是真正推动一个组织发展的一定是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真正对组织负责的人,都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愿意承担更多责任的人。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