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互联网 其它 文章
用户:维护种子用户的4个坑

种子用户是第一批体验产品的人,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对于产品后续的走向都很重要。所以产品经理们都希望可以用好种子用户,帮助自己的产品走向光明的未来。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大多是骨感的。太多人,都在这方面犯过错误。接下来就给你说说,需要注意避免的4个错误:

第1个错误:筛选种子用户过于简单

种子用户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先明白谁是真正的种子用户,如何正确筛选种子用户。

很多团队特别是创业团队容易停留在表面。对于种子用户,只是简单的按年龄、性别、地区、收入情况去做划分和筛选。然而事实上这只是种子用户的基本信息,应该结合产品的特点和目的,有针对性的增加筛选条件。

譬如,你的产品是一款面向都市中产人群的中高端美食电商平台,那你的筛选条件可以从以下情况去考虑:

年龄在28-35岁,工作在北上广的女性(符合都市、中产,女性相比男性更多地购买零食,所以可以优先选择女性);

在不同电商平台购买美食的频率(时间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一个范围区间);

月购买食物消费在多少元以上,占工资收入的百分比(因为是中高端美食,所以消费能力需要设定一个范围区间);

是否经常购买或想购买某几类品牌(品牌代表用户的品牌认知,可以筛选掉低端用户);

家庭婚姻情况(单身、已婚、已婚已育的用户都要包括,不同情况用户购买需求和习惯是有很大不同的);

第2个错误:种子用户要做什么,能得到什么都不明确

我们辛辛苦苦找来了符合要求的种子用户,但是我们自己却没有想好让种子用户做什么?

没有为他们准备好明确的指令,这个阶段做什么,下个阶段做什么?种子用户能获得什么好处?这些都没有明确,种子用户会感觉无所适从,没有得到明显的尊重,我们和种子用户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结果自然是瞎忙一场咯。

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在一开始就要制定好一个大纲,安排好种子用户进入或接触产品之后要做什么,怎么做,做了之后如何反馈,反馈之后会得到什么,这些都要事先明确。这里分享一下互联网产品运营的经验之谈:

首先给每个用户做一个简单的访谈,了解基本情况(包括什么时间点方便联系,手机设备型号,愿意面谈还是电话等等)并记录在案,这样的话可以对用户有个大致了解,避免在用户不方便的时间和场合打搅用户;

接下来告诉用户,我们是一个什么产品,需要您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配合我们做什么。需要用什么设备(手机还是平板之类的),怎样使用(是否有特定流程),怎样反馈(使用的感受可以通过微信或QQ留言给我们,也可以双方约定一个时间,面谈和电话交流)。

种子用户完成阶段任务之后,会给用户一些小福利或者口头感谢(如果公司有足够的预算,会有一套更明确的奖励机制)。有优惠和福利活动,种子用户属于第一批优先通知的人。

对种子用户进行阶段评估,上一阶段用户是否配合我们,如果不配合,看是什么原因,是我们沟通不好,服务不好还是用户实在太忙,没有时间搭理我们。该放弃的用户就果断放弃,毕竟时间有限。

产品不同阶段要注意调整种子用户的任务。比如还在内测阶段,就让种子用户专注体验产品就好;产品上线之后需要传播了,要设计机制鼓励种子用户去分享和传播。

第三个错误:盲目社群化

这两年社群是一个火爆的概念,大家都喜欢搞微信群或QQ群,动不动几十个微信群。微信群和QQ群确实可以拉近和用户距离,但是要有一个合理的边界。

我们曾经做了20多个用户群,运营每人好几个手机,好几个微信小号,天天泡在群里,人人都疲惫不堪。刚开始群还活跃,可很快群就开始沉默。为什么?一个是新鲜感过了,再一个现在每个人太多群了,根本顾不过来,另外维护群是件琐碎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别的事情还做不做了?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盲目社群化不可取,我觉得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群规模,考虑高效合适的管理方式,确定好活动激励机制。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吴晓波书友会,它其实就是一个粉丝或者说种子用户的自发组织,按城市自行成立,自行选举管理者,自己组织活动,吴晓波频道据说只有一个人管理几十个书友会,但是却可以高效地与自身品牌形成合力。

第四个错误:被用户牵着鼻子走

在和种子用户沟通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用户都有很多的想法和意见。有时候我们容易陷入这些“用户意见”之中,觉得每一个意见都是对的,每一个需求都要重视和满足,结果就被用户牵着鼻子走。

事实上,用户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有可能会有如下问题:

用户说的不一定是心中所想;

用户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

用户意见不一定合理,他们很多意见可能只是一个直观感受,可能会有偏差。

那我们要如何才能避免被用户牵着鼻子走呢?在实际工作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是根据使用场景考虑:

用户提出这个需求一般发生在什么场景?是概率很小呢还是高频?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人在不同场景会有不同行为,而用户提反馈的时候,不一定都会考虑到这些不同场景,这就要求我们又必要去还原使用场景。

其次,根据用户真实需求考虑:

用户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需求了吗?比如用户说没有提醒功能,但是我们其实是有这个功能的,那就要去追问或细究,是我们功能到达率太低?还是用户其实想要的是自己设定提醒时间?

第三点,根据产品定位考虑:

用户提出要求符合产品定位吗?符合产品定位,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这个要求,如果不符合,我们可以暂时搁置。

最后则是根据实际资源考虑:

用户提出的要求需要多少开发资源?需要多少工作人日?

以上就是维护种子用户的4个常见错误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408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