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一个人的舞台
从事这么多年的咨询培训,很多培训机构也在业绩下滑。更多的时间不能来上课。网络的便利再次占据了优势,那么,线下的学习该怎么做?要不要做?没有线下,文化又如何传承?这些都是一些真实的问题。所以,有很多预言家说,很多智慧将消失。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我们想未来的文化传承应该是营造一个一个的场。然后,在线给到一些随时修行的方法,线下是一些共修场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未来不是研究课程而是研究有效的形式
进入文化发展领域后,我们也开展过很多集中的见面会。但是,如果,很多的事情,都是一个人一个机构去设计思考的,而不是一个开放的,大家共同主动参与的,那么,这个事情就很被动。所以,当很多培训界还在开发所谓的课程时候,我们的思维接到一个信息,就是不要在开发课程了,而是在形式上多去思考和给到最有效果的内容。根据这个情况,我们设计了半日禅和将原来的商学院设计,变成共修场。共修模式一定是未来文化传承的一个好的方式。
共修的内容和形式
经过最近的调研和实践,以及自己的体验,共修得内容要简单而且有效果。目前,已经感悟的的实效的有,一些暗示力的语句,一些抄经,甚至一个角色的对练等等。最一些简单的初级练习后,开始,进入一些自然规律的讲解和生命的运作原理等等。也就是先叫团队的整体意识提升,看到小我和假我。再继续学习和训练的延续就会有效果,一个人如果不能形成第一意识的突破,习惯就会一直延续。而共修得好处就在这里,不用老师去讲什么,而是自己在体悟中感觉到真正的自己的存在。由外边的二维对立,去内心发现是自己的对立。然后,在消除内在的对立,于是就消除了外边的对立。那么,这个团队一旦消除对立,大家就团结了。
未来的学院不是学院而是共修场。
所以未来的这个场是非常关键的地方,要有一种气场和文化的能量。因为,在场的布局好,会给学员以敬畏。所以,庙宇的环境就是非常有庄严的地方,即便是在都市的半日禅,也要以庄严。这个因为没有庙宇的环境,在都市开展半日禅的时候,老师或者主持人的沟通是非常关键的和工作人员的配合。大家自己内容人要明白,共修不是挑主持和导师或者顾问毛病的,共修得过程就是大家自己反省的时候。看自己小我的存在的时候。如果,这个不明确,共修得意义就没有了。就如没有礼去谈儒家 就没有意义了。没有因果去谈道家就没有意义了,没有戒律持戒,去修佛学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在开头要说好这个事情。现在,人们学习是看老师的,这个很麻烦,你来学习,往那里一做,就开始品头论足,挑三拣四,这个学习也就意义不大了。所以,场非常关键,然后,是丑话说在前面。告诉人们共修得意义。一旦,这个贯彻好,以后这样的学习就很有效果,因为,都是在共修,自己修自己的。
共修不仅仅是团队有效训练方式,也适合个人和各行业的提升。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