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总经理是经营业绩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经营管理团队的总负责人,总经理能否有效担当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业绩好坏以及发展动力强弱,因此,总经理的培养是一个值得企业家高度重视的问题。
那么,企业该以何种方向和目标培养总经理,以何种方式和渠道实现这种方向和目标呢?
作为一名常年从事管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建议企业家从以下四个方面关注总经理培养的问题:(1)视野和格局提升;(2)领导力提升;(3)高效会议管理;(4)关心人的态度
1.开阔视野和格局
作为一名初任总经理,往往在视野和格局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看问题分析问题容易限于组织内部,凡事从内部找问题,找原因,对内部做大量的分析,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解决内部问题。
这是工作习惯使然,在升任总经理之前,无论是做专业人员、中层干部还是副总级别的高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都是从组织内部出发的,关注的是内部管理制度、流程与标准是否清晰,是否得到执行,关注内部的人员能力是否升任,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工作绩效是否优秀。
而一旦晋升到总经理层面,这些内部问题固然重要,需要重视,需要花时间关注和处理,但比内部问题更重要的是外部大环境,包括国家政策、产业格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外部的竞争对手,核心技术的演变,管理理念的更新等,这些之前从未涉及或涉及较少的部分逐渐凸显出来了。
这就需要总经理首先打开思路,开放心态,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外部信息的冲击,积极参与其中,从基本不了解,不接触,到逐渐了解,逐渐掌握,从以前主要和内部人员打交道,转变成花更多时间和行业人士、各专业人士、政府人士、客户打交道,通过和他们打交道,快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提升战略格局,把自己转变成一个内外结合,外向交际,内部管控的高手。
这就对总经理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求,包括:参加EMBA班、参加各种行业论坛、参加外部各种圈子的聚会,和政府及各专业人士交际,通过多层次的活动,逐渐改变总经理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高度,变内向管理型为外向领导型。
2.提升领导力
领导力说到底是一种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作为总经理,拥有组织赋予的职权,但我们知道职权不等于领导力,德鲁克讲过一个拥有副总头衔的人如果没有影响力,不能为组织做出实质性贡献,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管理者。
而作为总经理,对于影响力的需求更为迫切,总经理需要由追随者才能持续取得成功,因此,总经理要不断塑造自己的影响力,也就是领导力。
领导力的塑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严格要求自己,凡事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这一点要求其实挺高的,凡是自己所倡导的东西,自己首先做到,比如倡导开放沟通,开诚布公,那么,在开会的时候,总经理就不要随便打断和批评人,比如倡导守时诚信,那么,总经理在和下属见面的时候就不要迟到,等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员工树立榜样,通过持续的坚持,把文化建设推向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看在眼里,表现在行动上,总经理的影响力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总经理要学会用愿景带领团队。人们在工作追求的至高境界是追求工作的意义,那么这个意义源自哪里?源自企业的愿景,总经理是愿景塑造的第一责任人,要带领团队描绘组织的未来成功的景象,并清晰地告诉员工,同时,把各个层级的员工个人的愿景和组织的愿景结合起来,打造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协同一致的局面,这样,整个组织就有了灵魂和归属感,员工工作起来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第三:总经理要善于整合管理体系,组织的战略、商业模式、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与流程、激励约束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整合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而总经理要致力于推动这些工作形成系统性,具备执行性,最终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
第四:总经理要善于挑战现状。对经营管理的现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给下属出几个题目,甚至管理课题,激发下属挑战现状的愿望,共同激活整个组织的活力。
第五:总经理要善于激励员工,善于采用各种激励方式,激励团队做出组织想要的目标。
3.高效会议管理
研究表明,一个管理者60-70%的时间都是在开会中度过,总经理无疑是参加或主持会议最多的管理者之一。
那么,如何开好每一个会议是总经理提升的重要一关。
从高效会议角度讲,总经理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次开会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个决策就是确定会议是否有必要开。这很重,很多会议开了其实没有价值,或者还有其他的形式,那么就不要组织会议。
第二:每次会议之前要确认准备工作是否做足,包括会议主题、参会人员、时间、场地、决策模式等;
第三:每次会议中要关注会议讨论的控制,会议有严格的纪律,严格按照议题和时间进度进行。
第四:会中形成纪要。
第五:会后要有严格的跟踪措施。
4.关心人的态度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一个组织拥有关心人的态度,才能营造一个高绩效的团队,总经理也是一样,眼中有人,经常关心人,才能更好地履行总经理的职责。
总经理要关心团队的学习,尤其是高管团队的学习,要经常督促他们各种方式更新知识,要关心基层员工的想法,能经常有机会和普通员工见面,聊几句,要关心员工心态的变化,要关心员工薪资福利,关心团队间的交流模式及交流深度,等等。
通过关心的态度,让员工感受到尊重,不断强化归属感、凝聚力和团队战斗力。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