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用户为中心
第一点对于设计师很好理解,这也是我们经常强调设计师在做产品设计师的核心宗旨是提高用户体验。大部分设计师都经过专业的艺术学习,有一定的艺术功底,自然在设计中要追求艺术美。但设计是一种功利性的行为,有服务的对象,艺术性是用来提高感官体验,只是作为用户体验的一个因素。著名设计师菲利普·史塔克说过“我们是设计师,不是艺术家”。好的用户体验包含很多方面,相关的研究学者也做过很多模型,比如说Whitney Quesenbery提出的5E原则,包含了有用性(Effective)、效率性(Efficient)、易学性(Easy to learn)、容错性(Error Tolerant)、吸引力(Engaging)。简单的解释下就是,我们设计的产品要对用户有用,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容易理解并快速的知道如何操作;在用户进行失误操作后,能够有挽回措施或者不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对用户是有吸引力的,无论从功能还是造型上(这点才是需要艺术设计能力的)。
2.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更多来说是一种能力,我个人对逻辑思维的最直接理解就是因果关系的分析能力,根据观察和结果,发掘原因,抽象出每个因素,根本目的提高推导结果的能力。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在着手开发前需要将预想的方案,结合各种因素,一步一步去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去选择最优路径。
提升逻辑思维的书籍著作也很多,同时我也建议大家去看些哲学著作,也能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3. 数据思维
从这里开始就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体会的了。对于设计师来说,虽然可以在学校学习研究方法,但是数据这一块,仅仅是作为论文的一小部分,即便是学校的老师,教学中心也是放在设计创造力本身上,不会太强调数据的分析能力。
从时间角度,数据分析可分为:前期调研数据、中期测试、后期结果数据
通常,我们在做一个项目、产品或功能之前,要对其适用的环境、人群、时机、市场竞品做提前分析,来决定战略和战术。在大企业中这部分工作通常由市场用研部门来完成,但也有公司的产品组中的产品经理独立去完成的情况。对于设计师来说,去协助产品做前期的调研也是很必要的,越早的了解项目的背景,就越能有的放矢地给出设计方案。
某些情况下,我们在对产品功能和设计方案没底时,需要做一些高保真的Demo投放给一部分目标用户,来收集反馈,从而调整或验证方案,决定最终的产品功能。设计小组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多的是高保真模型测试用户体验,问卷调研用户对视觉方案的选择,AB方案投放测试等,这些都对产品方案的完善起到很大作用。
后期结果数据则是产品真正上线后,通过预先埋入的统计点,通过数据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数据曲线的变化,来分析产品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出现的节点,进而思考解决方案。
从分析对象来讲,数据思维可分为:用户行为、市场运营、技术性能
4. 市场营销思维
上面在讲数据思维时,提到了设计师也要关注营销数据,也属于市场营销思维。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要把产品卖出去,所以产品设计方案能够吸引目标用户群才是最重要的,这里要特别强调下“目标用户”,每个产品都有对应的群体,想要设计面向全民各阶层的产品,是不可能的。设计师应该去研究了解目标用户,针对他们的特点去做设计,才能保证设计思路清晰,效果明显。
从美学角度说,设计师不应将自己的审美强加给用户,要去分析目标群体,设计出符合他们审美的产品,这也是营销思维。但是在某些层面,设计师又有责任去引导用户的审美,至于做到何种程度才是最佳的引导方式,不同的人群的接受度和忍耐性有不同,这就需要不断的测试和数据分析才能确定。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在接到运营的需求文档后,发现运营同学特别喜欢“多”信息,把所有相关的点都集中展示出来,从运营自己的角度,多展示产品特点,能够吸引用户;但是从信息设计的层面,用户在一个时间点能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并且人有信息过滤的本能。所以我们在和运营沟通时,一个是从专业角度要讲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有限,另一点要去分析目标人群最关注的是哪种信息。
5. 项目思维
最后说项目思维,原因有二:第一是前面讲的4种思维都和项目思维有交集;其次,有一定的项目经验才能去谈项目思维,因为这个是学校课本类绝对教不到的。
项目思维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了解项目组成和自己所处的位置、关注项目进展和自己的推动能力、协调项目其他成员达到最佳效率
1 )了解项目组成和自己所处位置
一个完整的项目组,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在我经历的项目中,电商项目是最复杂的,因为电商本身的服务环节就非常庞大。了解每个环节、每个部门的职责,可以知道整个项目的运作模式、每个人对项目起到的作用。项目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有直接间接的工作联系,设计师要知道自己的直接需求方和最终的需求方来自哪里,自己的设计对接下游有哪些,最终方案在哪里落地。一些与设计师没有直接交集的环节,如果出现问题时,设计师也要去思考是否可以从设计角度去解决问题。
2) 关注项目进展和自己的推动力
某些设计师觉得,接到需求,确定需求和交付时间,按时交付就可以了。对于功能何时上线,产品何时发版,项目今年的计划目标并不关注。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个设计师在项目中的作用就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设计产出。
要提高自己在项目中的重要性甚至话语权,就要积极推动项目,某些时候,好的设计方案或方法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加速方案产出,从而加项目进展,比如使用可以小组协作的设计工具。
推动项目,就要尽量保证项目的产品版本发布安计划的日期上线,比如:一些设计方案的实现比较复杂,开发人员评估或在实际编写时发现工期会延长,影响版本发布,有些设计师会比较固执的让开发人员在当期版本按原定的设计方案执行,最终造成版本delay,这就是缺乏项目思维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快速给出可以替代的设计方案,如果这个功能不是本版本的必要功能,就放到下一个版本,第一原则是不可以让上线延迟。因为延期上线会形成习惯,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最后造成全年的项目计划延期。
更进阶的推动项目,设计师要主动去思考产品功能去提高体验,增加留存率、转化率。不要做一个仅仅是接需求和给方案的角色。
3 ) 协调项目成员达到最佳效率
小组成员相互知晓每个人在负责的业务和进度,能够做到成员特殊情况不能到岗时,有替补人员,不会影响项目进展。这个责任更多在小组leader的身上,定期的周会,通报工作进度和结果,都有利于小组的能力和效率提升,从而促进整个项目发展。
不同小组之间,比如从产品到设计再到开发测试,需要有比较严格规范的提需求、设计方案、开发执行的制度和时间制定,小组之间可以定期碰面讨论,发现当前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随着项目不断的发展变化,原有的方法可能会变的不适用,所以定期的调整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