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一个诺贝尔奖颇有争议,因为三个美国人,用基因技术证明了一个古老的结论“早起早睡有益健康”。不管怎样,这个诺贝尔奖成果对于我们大部分人却是非常务实的建议,对于培训师也不例外。你知道诺贝尔奖金多少钱吗?900 万瑞典克朗,相当于 740 万元人民币!所以,以下就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给培训师一组价值 740 万元的建议。
1于做学问,对于培训师而言,不仅仅需要知道我们讲授的方法与结论,更要对结论背后的知识链条做纵深的研究,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从现象级深入到证据链级。
就如诺贝尔获奖者从基因的角度证明了中国的养生文化:早睡早起。这个结论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节律生活,乃至天人合一”,那么,诺贝尔奖获得者凭什么验证了这个已知的结论,就可以获得此奖项呢?这又值得培训师学习什么呢?
一般而言,结论分为两种,一种是“现象型结论”,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中总结出的规律”。例如经过大量的调查,我们知道长寿的人,都有良好的作息习惯;而一些重大疾病的人却很多都有熬夜的习惯,这种结论就是一种现象级的结论。那么为什么熬夜就会带来疾病,而早起早睡却能有健康的身体呢?恐怕我们很多人给不出科学的依据,以至于我们很难说服一个熬夜的人改掉坏的作息习惯,就如大家都知道培训对组织绩效有贡献,但是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一点,但是这三个美国人却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用足够的证据链条及大量的实验给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结论,我们把这种结论称之为研究型结论,为此他们获得了诺贝尔无比荣耀的奖项。
这三位科学家,非常幸运地发现了一些经典的节律基因,它们很精细地工作着,相互钳制,此消彼长。它们还通过大脑神经调控着全身的器官,让大家有节律地工作着,由此也形成精妙的外周节律环,这样全身其实存在着大量的节律相关基因。
一旦这些基因设定的生物钟被打破,人体会出现问题,疾病可能匍匐而来,这也是导致我们很笨,很丑的一个个罪魁祸首。因为只有在上午的时候你的学习与工作效率最高,如果你不按这个生物钟工作与学习,你当然就“笨”了一点啦;而如果你打破你的生物钟,你将有很大的机会变胖(这条请引起胖子们的注意),这就是研究型结论的价值与意义,能够从基因的角度说明早起早睡现象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对于培训师而言,这种“研究型的结论”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作为培训师,你不仅仅要去讲授正确的道理或方法,更要真的去理解这些方法背后的巨大知识链条,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
这样才是一个有深度的培训师,从表面上看大家讲的是同样一个主题,但是内容的深度却截然不同。
2聚焦某个主题做纵深研究,对于培训师而言你需要意识到,培训是一个复杂的技能,你既需要对某个领域有较高的见解,成为这个领域的主题专家,又需要精通课程设计与开发,熟知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能够设计较好的学习体验,还得具备讲台上的表演力,能够引导学员深入浅出地学习。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去讲,对于一名职业培训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能研究的主题及讲授的课程数量是非常少的,凡是什么课都能讲的老师,大概率是每个主题领域的研究都不深,当然天才除外。
3如何用通俗的语言让众人理解复杂的科学,这是培训师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的因素。在诺贝尔的相关文章中,南哥发现这样的一幅图画,这已经能很好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引起注意本身是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这幅图画也能够一下子就让我们对“生物钟”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产生了新的认知。
一盆含羞草,图片上半部分,含羞草叶子白天打开,晚上关闭;图片下半部分,把含羞草放在持续黑暗的地方,含羞草体内的生物钟依旧发生作用,在白天时间打开,晚上照常关闭。除此之外,这种用“实验”去验证假设的做法特别值得培训师学习,相信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去发现事物背后最为本质的东西去教授学员才是最有价值的培训。
4当然这个诺贝尔奖最终告诉所有人,如果你坚持以下的三个习惯,那么你的人生将更有机会走向巅峰,迎娶白富美:
因此作为培训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要做到:不熬夜做课件,不熬夜写书,去异地培训尽量定上午的航班,避免飞机晚点,再深夜赶往酒店,还要第二天假装精神抖擞地上课(特别强调)
5突破单兵模式,培训课题研究从团队开始: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此次诺贝尔的获得者是三个人,不是一个人。如果你做过研究你就知道,研究是孤独的,研究是寂寞的,如果有水平相当的人,在一块讨论、思考、分工去做研究,其效率会大幅度提高,南哥在想培训课程的设计也应该如此,有人是主题专家、有人是流程专家,有人是善于演绎的培训师,或许这样在中国才能有真正伟大的培训课程产生。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