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要真正成熟并进入“主流应用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拥抱移动学习的五个理由
1.移动设备大幅普及
IT调查公司Canalys的报告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首次超过PC,而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扩大。
IDC公司甚至预测,到2017年,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将占联网设备总销量的87%。同时,随着3G/4G网络及Wifi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可用性与使用体验都将得到大幅改善。
2.移动优先
现在,当遇到难题,或者需要寻找某些信息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电脑上查一查,而是拿出手机上网搜索,这被称为“移动优先”(Mobile First)。
3.BYOD移动设备
移动设备或许在硬件方面存在短板,但是易于携带,并且经过不断硬件软件的更新升级,功能日益集成化,利于移动学习。
4.满足“新人类”的学习特质
现在,以90后人群为代表的“新人类”开始成为职场“生力军”,在我看来,“新人类”是“超级学习者”,他们对学习有着强烈的需求,善于质疑、反思、团队合作,能娴熟地利用各种新技术,尤其喜欢移动互联网、社交化、游戏化。
因此,任何一家企业大学或培训部门要想成功,都必须快速适应学习者的这些变化。
5.移动应用日渐丰富
比如越来越丰富的移动应用Apps,让信息获取便捷,推动学习参与度的日渐增长。
移动学习应用的四种类型
按照应用的嵌入性(即与业务流程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学习项目的结构化程度(正式学习,还是非正式学习),我们可以将移动学习应用分为四类(见图表1)。
1.培训交付与辅助
将移动设备应用到培训及培训管理方面,作为培训交付方式或一种辅助和补充是很常见的做法。这方面的主要应用有如下几种。
·作为培训交付方式:移动设备可作为一种培训交付载体。
·辅助培训:通过移动设备辅助学习。例如,银联培训中心通过手机发送培训通知、签到、调查评估、征求反馈信息等。
·作为e-Learning的一种接入手段
将企业的e-Learning系统经过改造,适用于移动设备。不过鉴于移动设备与PC的显著差异,这种“搬家”或“改造”未必能奏效。
2.绩效支持
从本质上看,“绩效支持”(Performance Support)是与传统“培训”迥然不同的一种应用策略。
绩效支持不同于“绩效改进”(HPI或HPT),后者类似绩效咨询,通常以项目的方式来运作;而前者就像“滴灌”,嵌入在工作流程当中,且通常由学习者触发。
实践证明,视频和绩效支持系统是最有效的移动学习内容,当“移动”遇上“绩效支持”则会产生巨大的发展潜力。
3.社会化学习
作为能有效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和协作的手段,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可重点支撑并应用于社会化学习。为此,移动学习应当不仅仅为传统学习或培训的替代品,而应重视其商业价值。
此外,社会化学习还包括在线社区(实践社群)、微分享、维基百科等多种应用模式,移动学习在这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4.自学
最后一种移动学习策略是结构化程度低、与工作流程结合较不紧密的自学,包括个人基于兴趣或需求,搜索合适的在线学习内容(如MOOC等),或者到相关社区、论坛或社交媒体网站与他人交流等。此外,还有一些面向大众学习者的移动学习应用(如TED等)。
对移动学习的三重担忧
1.移动设备适合学习吗
据互联网研究机构的调查,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人们真正用于传统意义上“学习”的时间都很少。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传统上对“学习”的狭义理解,将学习看作是个人经由社会互动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那么学习就是普遍存在的,上述诸多活动都可能与广义的学习相关,例如,收发信息、与人沟通、上网、使用社交网络等。
公司培训需转型和变革,因为仅靠正式培训并不能满足组织及个人的学习需求,需要充分利用更多的随机学习机会,通过在工作中、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因此,移动学习与社会化学习是紧密相关的,它将成为企业学习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碎片化、浅阅读是否会影响体系化、深层次学习
互联网研究者尼古拉斯·凯尔(Nicholas Carr)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一书中,提出了对网络学习的担忧。
但对此,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这可能是信息时代我们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正如托尼·宾厄姆和玛西娅·康纳所说,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重要的不是看你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你有多大的知识网络,以及能否按需学习和自主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社会化学习就变得特别重要。
3.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吗
在Gartner Group 2012年发布的教育技术周期图(hyper cycle)中,BYOD、私有云计算、混合云计算、HTML5等与移动学习相关的技术,均处于期望值最高处。据估计,前两项技术有望在2~5年内达到生产力高原,后两项则需5~10年。
据我个人观察,目前大家对移动学习的确热情高涨,但有许多应用并未准备好,体验与效果不佳。那么,会不会因为期望越高,而失望越大,最终导致移动学习成为“一阵风”呢?也许在一片狂热之中,保持理智、冷静思考、审慎行动,才是睿智之举。
按照罗杰斯(Rogers)提出的“技术扩散”模型,我认为,移动学习目前仍处在由“创新者”向“早期采纳者”过渡的阶段,一些移动学习技术和产品还不够成熟和稳定,更没有哪个会居于主流。在应用方面,也只是少数先锋企业实践探索,尚未有大量成熟的、真正体系化和商业化的移动学习应用。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