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咨询 人事猎头 文章
如何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

这是我早想写的一件事。 之前看《津多巴时间心理学》,有一句话印象很深。 现在,既不是过去的奴隶, 也不是未来的手段。 其中“过去的奴隶”这一说,主要就是针对一些人, 把过去的错误和负担背负在自己身上,从此无法翻身。

传说夫妻吵架最容易迸发的点就是: 本来丈夫只是多打了10分钟游戏,但妻子就说“你从来都不关心我”- - -  -  本来妻子只是买了一双漂亮的皮鞋,但丈夫就说“你一直喜欢乱花钱”。 以偏概全,以点盖面。 本来都是小事,一延伸出来,就变成巨大的矛盾。
连拖延症都是这样,一直有人在我帖子里留言说“我是严重拖延症”,这话虽然没有错。 但是你从此这么定义死自己了, 怎么可能轻易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 本来只是拖了1个月晚交论文,但因为“我是严重拖延症”,把这件事情无限放大, 一方面,因为自己“有拖延症”原谅自己所有的问题。一方面,又把任何的问题,归咎于“拖延症”,于是恶性循环。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会走路, 因此,所有会走路的孩子都是摇摇晃晃站起来,摔倒,然后再站起来。 摇摇晃晃走一步,摔倒,然后再站起来。 经历过无数次 “失败”才学会走路。
我非常建议大家把所有的“错误和失败”都改名叫“成功前的练习”。 这样你会意识到,所有的失败都不会让你沮丧。 而且,要从每一次摔倒中吸取经验, 怎样平衡身体?怎样扶着墙壁?怎样增加腿部力量(虽然小孩子不懂这些,但是他们都这样在做),然后一步步迈向成功。

我说过富爸爸穷爸爸那个例子, 有人问罗伯特清岐说, 你知不知道创业成功的比例只有不到10%,成功机会这么低,为什么你还鼓励大家创业? 罗伯特说“我知道。我知道这个10%的比例,因此我知道,只要你创业10次,一定会有1次的几率成功”。
所有9次的失败并非是失败,而是“成功前的练习”,是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

拖延症的朋友们,不要把你又一次延期交论文(或者工作报告)归咎于“在战胜拖延上的又一次失败”,而要把它视作“又一次练习”。
练习和失败的区别在于, 练习也没有成功,但是练习是为了成功做的累积,甚至是“试错”。 练习的这种方法不行,下次就可以试下一种方法。 一直到成功为止。 喜欢用“练习”的人, 对成功的信心永远不灭。  而喜欢用“失败”的人,则从来都没指望过自己会成功。
写到这里,发现有点成功学的意思了。哈哈。

一件事做得不好, 实际上只是这么一件事而已,到底是谁(通常是我们自己),会给自己施加压力说,都是因为我笨/ 我没毅力/ 我没能力/ 我爹不是李刚/ 我不是富二代  /我是拖延症  等等。
注重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好, 即便没有做好,也不用太过忧虑,下一次再做好就好了。 不必要对自己的要求太高 (我一直觉得阿Q精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

《战胜拖拉》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游戏,实际上也是很多户外拓展会做的游戏。 就是从一块木板跳到另一块木板, 在平地上的时候,是很容易的。 但在高空跳,就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书里说:“你就是那个自己从心理上提升木板高度的人, 把一项简单的任务完成情况变成了对自己价值的考验”。
成功的人,通常经历很多挫折不幸,但是可以迅速振作起来。因为他们把挫折困难都视作是成功的“练习”和必经之路。 而失败者, 失败一次之后, 就会让失败作为自我价值的一个评判 (我肯定做不下去的/我就是学不好英语/ 我不可能一天看一本书的/ 我永远都不可能找到一个爱我的好男人)。

从我自己的经历而言,我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自卑”,对自己毫无信心,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后来一个比较大的转折点是考MBA, 我以前没学过线代、概率之类的。 英语当年也只是堪堪过了4级。 备考的时候因为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 但是最后身边比我牛的人都一个个倒下,我却跌跌撞撞进了当时能考到的最好的班级。 然后又在里面发现复旦毕业的,清华毕业的,都不过如此,慢慢积累了自己的信心,然后一步步走出阴影。
还有就是,我以前有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ex, 因为他太过优秀,所以每当我们有矛盾,我总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不知怎的,有一天我幡然醒悟, 这根本不是我的“错误”啊。 只是他不适合我吧。 于是立刻着手解决问题(也就是分手啦) 。
因此“错误”,有时候,只是你没有找到对的人/对的事/ 对的环境, 而并非你自己没有能力。

如果这篇东西,太有点“成功学”的味道的话, 也希望大家不要太过排斥。 成功学不好的地方只在于,所谓的“成功”,有太单一的标准。 如果“成功学”可以定义成,每个人自己认为的“成功”的话, 那确实无可厚非。  
如果要“成功”, 怎样看待你的失败和错误, 也就决定了你是否会有更好的将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295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